ZIBS视界丨楚钢:解读中国投资银行如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

编辑: 时间:2024-05-01 阅读量:15

 

 

2023年12月17日,ZIBS“经纶”系列活动特邀中金公司前首席运营官楚钢带来专题讲座——中国投资银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活动中,楚钢以生动的讲解和详实的数据,为大家呈现了中国投资银行服务的战略布局,帮助同学们对中国的投资银行服务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下为本次讲座主要观点分享(下篇)。

 

 

中国投资银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4

关于中资投行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一)市场格局与战略机遇

放眼全球,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演变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国际局势错综复杂。虽然西方主流媒体有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声音,但我们参与的中外双边直接对话过程中,全球主要地区都以开放和合作的心态与中国寻求互利共赢,国际合作依然持续发展。在日常业务和实地走访各国企业、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各个区域的经济和市场参与者,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都展现出与中国加强合作的诉求。例如,东南亚地区助推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产能供应链,与中国共同参与全球供应链变局,尤其是在新能源等中国优势领域加强产业合作,越南等政府机构也在借鉴中国国企改制、融资、盘活资产、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改革经验。中东各国的目标是用一代人的时间摆脱对传统石油的依赖、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主动提出“向东看”的战略,吸引中国产业、中国技术助力中东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南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为薄弱,当地政府、企业积极寻求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输出及中国资本的投入。日本金融机构和企业普遍希望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探索机会。欧洲地区企业寻求把握新能源汽车革命、高端制造升级的机遇,在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及高端制造领域与中国企业开展更紧密的供应链和投融资合作。美国消费、医疗器械等企业充分理解中国市场、中国技术对其业务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对中国新兴消费品牌、新兴医疗设备企业的投资机遇。更何况这还是在目前市场周期低迷、部分外资基金赎回中国股票的情绪下,各地区加大对中国市场实体企业的投资。未来随着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反转,这类投资的力度会更大。全球各方普遍认识到参与中国市场及技术转型升级趋势对其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为中资投行推动双向直接投资发展创造契机。过往跨境直接投资多为企业层面自发进行,外国企业普遍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充分,中资企业普遍对其他国家市场机遇的也缺乏认知。而现阶段,一方面,全球主要市场的企业、投资者认识到中国市场规模、中国技术转型升级带来的跨境投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调整中,提速“走出去”的进程以把握全球市场机遇,从而为中资投行的国际化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中资投行要着眼全球、主动作为、提前布局,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推动国际双边产业合作,助力跨境投资规模更上一个台阶。

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中资投行国际化拓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经济总量逾126万亿人民币,多年来在全球领先经济体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贡献了全球超过30%的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继续贡献全球超过30%的经济增量,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资本市场方面,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和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收入规模有望增长至目前的三倍。作为储蓄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的高储蓄国家,中国居民财富已实现较好积累,但中国居民配置金融资产的比例仍较低,为提高金融资产配置和发展资本市场提供有利条件。伴随中国经济及资本实力的扩大,中外经济交流、贸易交流、投资交流将持续增长,中资投行国际化拓展的时机愈发成熟。

展望未来,中资投行“走出去”将迎来历史新机遇。一方面,中资企业已走向世界,字节跳动的海外品牌(TikTok)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在部分国际市场已赶超当地社交媒体;比亚迪已在美洲、欧洲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和销售机构,电动汽车销量全球领先;长城汽车在收购戴姆勒奔驰的巴西工厂后,在巴西销售持续增加,成为巴西汽车行业中表现最亮眼的企业之一;五菱汽车在印尼汽车市场也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传统油车销量份额约3%,并成为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受欢迎的品牌,电动车销量份额达50%以上;宁德时代在全球各地布局动力电池产能,稳固动力电池销售全球第一的龙头地位;中国快时尚企业希音的海外品牌(SHEIN)自2022年以来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购物类APP下载量冠军,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已赶超西方快时尚品牌;这些境外成功实例,比比皆是。中资企业的出海进程为中资投行创造诸多跨境业务机遇,中资投行要利用自身专业特征,为中资企业的跨境融资、产业并购提供服务,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支持、保障利益。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升级,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已进一步显现,例如中国光伏产能占全球80%以上,储电和动力电池产能分别占全球90%和75%以上,风能产能占60%以上。未来,中国产业链的稳健性和技术升级对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至关重要,中资投行要积极把握中资产业链的比较优势,与国际投行同台竞争,尤其是在协助稳固和提升中国产业链地位、助力推动双向跨境投融资方面大有可为。

 

(二)中资投行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锚定一流投资银行,助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资本尤其是各类长期股权资本的支持,亟需中国的世界级一流投行。站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新的目标起点上,助力打造与国际比肩的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是中资投行的重要使命,而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强大,及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也恰恰是中国培育出一流投资银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已具备诸多优质条件,尤其是香港金融中心,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过去30年充分利用美元流动性,及其货币、法律、监管、语言和人才接轨的优势,在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促进中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模式也被其它经济体仿效,如阿联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和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如果香港只是作为连接中国经济体与国际资本中间人的定位,继续充分利用美元流动性,可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但也会时常受到美国政府对香港限制美元流动性的威胁;而如果香港的定位,在保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基础上,再叠加置身事内的中国庞大经济母体的金融中心定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资本市场规模也可以实现数倍的增长。但历史上世界任何一个大型经济母体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不是能依靠外国货币而成就的,在继续扩展美元流动性支持的同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人民币资本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强大的货币是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在中国开展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依然是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抓手。香港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在过去十多年一直徘徊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发展尚且有限,一系列互联互通政策如RQDII、RQFII、债券通等都起到了良好作用,但距离根本性地倍数级别的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规模,还远远不够。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持续推进,最终目标是通过政策试点和逐步扩大范围的路径,将香港划在资本市场人民币边境之内,而不是将人民币边境划在深圳与香港之间,即在香港依然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与内地有资质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负债实现互通。

 

 

目前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人民币产品作为融资工具具备比较优势。例如越南国债美元债利率在6%左右,但可比的人民币债券,根据期限的不同,发行利率介于4%至4.5%之间,且越南的外贸和投资主要与中国之间进行,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因此发行人民币债券可以节省1.5%至2%的融资成本。另外也不需要把发行人民币债券融来的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卖出兑换成其它货币,即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目前中美经济周期错位,是产生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这一机会的原因。而随着今后几年中美经济周期性的演变,此机会也很可能会消减、变换。因此,中资投行要积极把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初期要利用目前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的时机,从推动人民币债券发行入手,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府和优质企业进行人民币债务融资,逐步深化到人民币股权融资领域,助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绕过对美元流动性的完全依赖,成为吸引全球企业及各类资本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动全球优质企业赴香港市场融资,并汇集国际各类和有巨大锚定作用的中国资本,投资于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成长机遇。

(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资投行“走出去”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资投行“走出去”做优做强,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金融安全,利于助力提升中国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影响力,利于保障中资企业海外利益、确保中资企业在外发展权,也利于稳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承接国家战略要求,并结合中资投行发展现状,中资投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国际化布局。美国拥有全球顶尖投资银行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雄厚的资本积累与大量跨国企业;相类似地,中资投行做优做强的重要前提是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汇集众多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并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在中国市场融资,从而打造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节点,在此过程中将为中资投行提供跨境投融资等巨大的业务机遇。在布局市场的选择方面,中资投行要以本国为根基,围绕中国双向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等发达市场加强布局,讲好中国故事,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的机会;并以金融中心为区域中心,向一带一路等高成长新兴市场辐射,立足中国优势,推动跨境投融资,服务好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跨周期投入,久久为功。通往国际一流投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资投行应在合理可担成本内,加大跨周期的长期投入力度。投资银行领域中的百年老店越来越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资投行需具备长远眼光、着眼未来、长线布局,不可乱投入、也不可少投入。尤其是在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低点,中资投行面临多方面的运营挑战,要保持战略定力,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危地不往、乱地不去的前提下,要加大布局、提前布局,为推动双向资本流动、加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扩展中国企业产业链优势助力。

第三,以中国机会、中国资本为抓手,且着眼“投行+投资”的业务模式。中资投行在国际业务拓展初期要聚焦中国相关轻资本业务,专注于更能有效复用母国业务优势的跨境业务;机遇和条件成熟时,布局重资本的当地业务。中长期,中资投行可积极践行“投行+投资”联动的模式,寻找当地市场增长机会或特殊机遇,为中国资本和中国客户跨周期布局当地优质投资获得更好长期收益。在融入当地市场的过程中,中资投行要着重关注打造品牌信任度,通过国际论坛、双/多边对话等多种方式树立“中国专家”的品牌影响力,且聚焦当地重点行业龙头、领先金融机构、相关政府机构等,通过提供中国机会和中国资本建立国际互信。

第四,结合各国市场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开拓业务。中资投行要针对性地把握各国家或地区、各行业、各企业与中国跨境合作的特殊机遇,因地施策开展业务。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以投资中国、跨国公司中国业务、跨境并购为主要机会;在西亚地区以把握当地经济增长、当地大型资本投资中国、推动能源及产业转型为主要机会;在东南亚地区的跨境业务,着重以产业链投资合作、支持当地经济转型与发展为抓手,布局当地业务机会;在拉美地区注重基础设施、矿产、农业等当地优势产业的投融资机会。业务落地进程中,中资投行要打通公司境内外能力,举全公司之力开拓国际业务,唯有建立起协调公司内部产品和服务资源的能力、为国际一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一流投行同台竞技。

第五,组建有战斗力、具备创业精神的当地“作战团队”。中资投行可通过本地招聘与总部外派相结合的方式,招募熟悉当地客户、市场、监管环境的本地人才以拓展当地的关系网络,同时配以总部外派人员以调动总部资源,建立高效对接、专业敬业的地面部队是为国际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根本前提,本地团队聚焦客户拓展、客户需求、客户服务,国内总部部门聚焦相应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方案设计和交易执行。以轻资本跨境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不会有太多资源投入,当地团队也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较小规模,在管控到位的前提下,要充分授权和赋能当地团队,发挥当地团队主动性、能动性,助力提升对客户需求的高效响应及优质服务。

第六,注重整合母国和当地资源。中资投行的国际拓展要与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驻外使领馆、中资企业国际分支机构、中资投资生态圈等母国资源协同合作,并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外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国际咨询顾问等加强互信沟通。通过构建境内外联动机制,中资投行将易于实现境内外资源的高效对接、市场信息的及时把握,对客户提供有不可替代价值的服务。

第七,提前建设风险防范体系。在充分调动当地和总部业务能动性的同时,中资投行要充分认知国际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践行职能部门垂直管理与区域板块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控模式。中资投行要充分认识国际业务面临的法律、合规、财务、税务与声誉等风险,并提前部署风险防范举措,防患于未然。过往中资企业的国际化业务已出现较多风险案例,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因违反纽约州的反洗钱法规被罚款2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美国子公司因系统遭勒索软件攻击而引发交易结算中断;昆仑万维被美国外资企业国家安全风险审查机构CIFUS强制要求出售所持有的社交软件Grindr的股份;中兴通讯中国员工因在印度会见客户,被印度税务机构判定在印度形成常设机构并需缴税等等。中资投行的国际化不仅是当地和分支机构的国际化,也是国内总部每一个职能部门的国际化。为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中资投行要结合公司自身管理实践,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领先的国际化经验,遵循“全球政策、本地实践”的原则,将职能部门垂直管控与区域业务拓展相结合,为国际业务安全保驾护航。

 

 

承接国家战略部署,植根中国、服务一带一路、融通全球资本是中资投行的使命担当。中国的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中国企业提速国际化布局为中资投行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成熟的机遇,中资投行也已累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础。站在中国未来十年的巨大发展机遇面前,我们期待,中资投行能够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投资和融资的双向流通,在未来十年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做出特有的贡献,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一流投行!

 

*感谢中金国际张育菲、寇玥、曹弘毅、于泽来和宁怡雯对本文的贡献

 

 

楚钢

中金公司前首席运营官

中金公司前首席运营官,此前任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负责中国多个领先企业在香港和中国内地IPO和再融资的资本市场工作。他于2009年加入中金,负责中金研究部的投资策略。加入中金前,他曾担任花旗集团另类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和高级基金经理。